“2014年高考成績揭曉,包攬省文理科狀元,以絕對優勢摘取全省15連冠……”23日,在素有“高考巨無霸”之稱的河北衡水中學的官方網站上,一張大喜報格外耀眼,引來無數“羨慕嫉妒恨”。盡管各地教育部門多次要求不得進行高考成績排名,不要公布高考狀元,但仍有不乏衡水中學這樣的高調宣傳。金光燦燦的喜報背后究竟凝結了多少學子的血汗?“超級中學”又讓多少普通中學“望榜興嘆”?“9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衡水中學的喜報顯示,該校今年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2897人。本一上線率86.6%,全省第一;本一上線人數全省第一。
是什么造就了如此傲人的成績?記者對衡水中學進行了探訪,一些學生對記者講述了他們的作息時間表。5:30分起床洗漱跑操;6:05分早讀和吃飯;7:10分至7:30分課前預備,緊接著5節課;中午12點午飯,12:40之前必須回宿舍;12:45至13:45集體午睡;14:05之前回到班級唱班歌,緊接著5節課;晚飯只有25分鐘,然后集體看20分鐘新聞,接著是3節自習課;21:50回宿舍;22:10必須熄燈睡覺。盡管有人將此教學模式稱之為“人間煉獄”,但毋庸置疑,衡水中學優異成績凝結著各方的辛勤付出。然而,這一舉全市之力打造的“超級中學”卻惹來爭議聲不斷,其“掐尖”行為更飽受社會詬病,被指影響教育均衡。
比如一些來自“超級中學”的學生,他們對學校的感恩真誠而樸實,認為這樣嚴酷的應試訓練增加了農村學生的升學機會,有何不好?也有人認為,某些“超級中學”通過半軍事化管理塑造“吃苦精神、嚴格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等人生態度,這本身就是素質教育。然而,“超級中學”對地區教育生態和農村學生教育機會的影響究竟如何?名校輝煌背后,一些普通學校卻在生源和聲譽方面深陷尷尬,甚至面臨生存危機。“原來縣里的中學每年都有一些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可是近年來,優質生源都跑到衡水中學去了,老師們費很大的勁,都培養不出一名清華北大生。”談起超級名校的“黑洞效應”,河北一位基層教師深有感觸。
“分配給河北的重點大學名額都被衡中搶走了!”一些河北省教育界人士指出,衡水中學嚴苛的管理方式適應了目前的高考制度,只要高考不改,這個模式就會存在。在目前的考試模式下,“誰不學衡中,誰就將被淘汰”。按照新規,從今年秋季學期起,河北省公辦高中不得“跨市招生”,小學初中階段各學校“劃片就近入學”新生比例不得低于90%,擇校生比例必須降到10%以下。針對“超級名校”膨脹導致教育失衡、擇校亂收費等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河北省今年欲意“下猛藥”治理。然而,據媒體報道,這段時間以來,一些“超級中學”仍在對全省多地學校尖子生進行考試招生。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學為應對省內“超級中學”跨市招生,在中考前提前組織考試錄取學生,并要求被錄取的學生不得參加中考。與辛集市類似,受“超級中學”影響,目前河北省邢臺、保定等多地高中生源外流嚴重,已成為生源大戰“重災區”。
如此“黑洞效應”正在從衡水的高中教育波及到基礎教育。正在衡水五中讀初二的一名學生兩年前將戶口從邢臺南宮遷到了居住在衡水市區的姑姑家。“只有把戶口遷過來,才能在衡水五中讀初中,最終才有可能不花錢考進衡中。”這位學生母親直言,抱有同樣想法的家長并不在少數。“衡水五中、六中等重點初中的班容量都比較大,至少有一半學生是從外地遷來的。”
一些教育專家表示,以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在經濟不發達地區傾一方之力、用特殊政策打造一兩所名校,并不困難。問題是這種將優秀教師、優秀學生集中到一兩所學校的做法,破壞了地區整體的教育生態。“豎起一桿旗,倒掉一大片”,都證明了“超級中學”現象不科學、不可取。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超級中學”之所以出現,與地方發展教育的“錦標主義”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關。這不但導致當地高中畸形發展,也加劇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國家應出面遏制各地的“超級中學”風。在衡水湖東岸,距衡水中學10公里的地方,有一片600畝的土地,這就是衡水中學的新校區。一名業內人士介紹,“隨著衡水中學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老校區早不夠用了。”爭取土地指標,擴充學校面積,是近年來衡水多家重點高中的一致步伐。
“辦少數幾所‘超級中學’,不是中國教育的出路,既加劇應試教育競爭,也妨礙義務教育均衡,更滋生教育腐敗。為此,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鼓勵高中多元發展、平等競爭出發,我國應叫停‘超級中學’的建設,如果任由地方政府創辦‘超級中學’,未來我國很多省市很有可能都會集全省之力重點打造‘超級中學’,這將對我國教育產生災難性的影響。”熊丙奇說。一些學生家長也表示,“狀元”、進名校的學生集中在一所高中,這會堵死當地學生的求學路。如果自己的孩子進入薄弱學校的話,會覺得自己沒有前途,進而放棄學業;而如果進入“超級中學”的話,則會被裹挾到名校爭奪戰中,應試教育更為嚴重。
教育部表示,中國基礎教育已進入促進公平、內涵發展、提高質量的新階段,必須更加重視按教育規律辦事,必須合理控制學校辦學規模,必須盡快消除“超級學校”“超大班額”現象。熊丙奇說,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迫切需要改變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政績觀,切斷背后的利益鏈條,教育部門更要明確消除“超級中學”的方式和時間表。